|
首頁 | 討論區 | 最新話題 | 搜尋 | XML | 登入 |
![]() |
Blueimp » 列出所有討論區 » 討論區: 知識速食 |
![]() |
|
此話題中所有文章數: 1 [ 話題狀態: 一般 ] | |
|
網路讓訊息酸化的風險加劇,採用治療勝於預防的策略才是上策!(170410)網路讓訊息酸化的風險加劇,採用治療勝於預防的策略才是上策!今天得到的主題有: #一、創業型人格三大特質? #二、傳統層級溝通跟不上了? #三、一流 CEO 的小技巧? @吃乾貨Review@ 現今訊息透過網路以毫秒的單位傳遞,以超過千倍的速度發酵,訊息酸化屢見不鮮,好好的一句話就是有人會跳出來歪樓。 一、創業型人格三大特質? 第一個特質、好奇心強:創業家未必很有創意,但是他們喜歡追求新的體驗,當他們面對新領域的時候產生興奮感,而不是焦慮感。 第二個特質、擅長處理風險:創業家同樣很重視風險,並且更有能力處理風險,不是只會製造問題而沒能力擺平。 第三個特質、注意細節:他們的權威不是來自凌駕於下級之上的權力,而是能夠控制最終產品展現強烈的個人風格。 但是要注意,如果公司現階段已經是穩定發展,各個部門相互依存度極高且需要緊密協作的話,就不適合找創業家來,因為創業精神可能會引發公司內部衝突。 二、傳統層級溝通跟不上了? TED 有個演講不能超過 18 分鐘的強硬規定,無論是世界首富還是有故事的醫生,都是平等的 18 分鐘。這個規定充分地尊重了聽眾的注意力和時間,演講者必須去掉空話精煉自己的觀點。 從報紙上才知道的狀況已經不是馬先生的專利了,可能有些企業家或領導者第一手知道自己公司問題的方式,可能是來自新聞或網路,而新聞抄網路的速度幾乎等於即時,所以網路的神經反應很快,企業要學習的是如何做好更有品質的管理,把問題發生的機率降低,以及問題曝光後的危機處理能力。 我做過一個得意的系統之一:「匿名的員工意見信箱」,起初沒人相信系統保證不會留下任何追查的紀錄,經過了很久的時間逐漸獲得信任,因為保證匿名的信任而使員工敢講話,而在我離職後也因為保證匿名的機制讓這個系統被下線。這讓我想起讀書時歷史老師說的,民主是適用在理性的人民身上,當理性尚未開化前就必須以暴制暴,可是我雖然可以理解這個道理,但是民主思維在成熟的社會體裡,如果一個人民起頭暴走,當權者應該如何處理? 現今網路已經融入生活的日常裡,訊息以毫秒的單位在傳遞,並且以目前網路群體的規模產生千倍以上的發酵速度,訊息酸化的風險極高且屢見不鮮,在健康上我們重視預防勝於治療,但是在生活上反而應該採用治療勝於預防的策略才是上上之策。 三、一流 CEO 的小技巧? 第一個小技巧、從員工事務中解放自己:很多 CEO 遵從一個「60/40規則」,60% 的時間做“必須做”的任務,40% 用來執行戰略的重點部分。 第二個技巧、從職業經理人的內部鬥爭中解脫出來:CEO 應該發揮“創始人精神”,花時間去提升員工的士氣和使命感。 第三個小技巧、從複雜的戰略中提煉出經過錘鍊的戰略要點:把公司的戰略重點簡化到一隻手可以數得完的要點,並且可以用簡單的話傳遞給每個員工都清楚了解。 第四個技巧、讚賞真正做事的人:我覺得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道理,卻很難做得很好的一件事情,原因不一定是自己,有時候是覺得不公平的人自己的心態。 第五個技巧、做個提問者,而不是回答者:提問是一門藝術,沒搞好就會讓對方誤解為刁難,或者是對他提的方案無理地不滿意。訣竅是以溝通的邏輯來提問,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用我看到你看不到的角度,想證明對方思慮不周的目的來提問。 第六個小技巧、忽略“CEO 應該如何如何”的錯誤建議:最後看這段得到小惡魔的心得是 CEO 是全面兼顧但是要恰到好處,沒有應該或不應該,只有適度的面面俱到。 本文章同步發佈於:藍色小惡魔 - 知識速食:得到15min ---------------------------------------- 支持小惡魔 BTC : 19tn3RnCuwZVukXAwyhDWZD4uBgUZoGJPx LTC : LTFa17pSvvoe3aU5jbmfcmEpo1xuGa9XeA 知識跟八卦一樣,越多人知道越有價值;知識最好的備份方法,散播! 藍色小惡魔(林永傑): 臉書 ---------------------------------------- [編輯文章 4 次, 最後修改: jieh 於 2017/4/5 下午 06:15:2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