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討論區 | 最新話題 | 搜尋 | XML | 登入 |
![]() |
Blueimp » 列出所有討論區 » 討論區: 幼兒教育 |
![]() |
|
此話題中所有文章數: 1 [ 話題狀態: 一般 ] | |
|
篩檢唐氏症 胎兒頸後透明帶測量法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周輝政準媽媽最擔心生出有狀況的小寶寶,如:唐氏症等,但是透過母血篩法、胎兒頸後透明帶測量法等,都可以篩檢出唐氏症,尤其在第一孕期使用胎兒頸後透明帶測量法篩檢唐氏症,可以提早檢查出唐氏症的寶寶。 篩檢唐氏症的方法 目前國內所使用的唐氏症篩檢方法,是在懷孕15~20週的時候,抽取孕婦的血液檢查,計算出胎兒罹患唐氏症的機率,如果危險性超過1/270就會建議進行羊膜穿刺檢查。 但是第二孕期的母血篩檢法,有其限制,因此有許多醫師,想辦法尋求更早更精確的篩檢方法。英國的Nicolaides醫師在1992年首次提出用胎兒頸後透明帶的測量方法來篩檢胎兒的唐氏症。 這一個方法是利用超音波在9~14週的時候測量胎兒頸部後側,介於脊椎和表皮之間一個透明空間的厚度,如果超過2.5mm或是3mm,就代表胎兒屬於唐氏症的高危險群,建議進一步利用絨毛膜採樣或是羊膜穿刺檢查胎兒染色體。 胎兒頸後透明帶測量法的優點 由於不同的人種之間胎兒頸後透明帶的厚度,也稍有不同,因此國內需要建立本土的標準。台安醫院自1997年胎兒影像診斷中心成立以來就不斷進行相關研究和檢查,目前已經累積超過3,000人次的經驗,不但計算出屬於國內的標準,並發現有以下優點: 1. 檢查時間提早,所以可以提早檢查出唐氏症。 2. 只有4.6%的胎兒屬於高危險群,平均只要進行29次羊膜穿刺或是絨毛膜採樣,就可以診斷出一例唐氏症,比母血篩檢法更有效率。可以減少進行羊膜穿刺或是絨毛採樣的次數,也因此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流產。 3. 使用和胎兒大小相關的標準,比起固定用2.5mm或3mm作為標準,更為合理,也更有效率。 4. 可以篩檢出75%的唐氏症:目前接受篩檢的孕婦當中,有四例是唐氏症,其中三例經由這個方法篩檢出來。 但是,我們必須強調,不論是母血篩檢或是頸後透明帶的測量,都只是一種篩檢方法,而不是確定的診斷方式,胎兒的頸部透明帶較厚,也不代表寶寶就有問題,必須要進一步羊膜穿刺或是絨毛膜採樣來確認。 結論 頸部透明帶測量法另外的問題是精確度的問題,許多報告認為有時因為寶寶的角度不好,或是因為技術員有的經驗不夠,會造成測量失敗,以及誤差較大的問題。我們在剛開始進行這項檢查時,也面臨這個問題,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這個問題就得到順利的解決。 最近更有報告指出,使用3-D超音波進行測量,不但時間更節省,精密度也較高。目前我們台安醫院已開始用3-D 超音波進行頸部透明帶的測量,發現的確可以節省時間,精密度也相對提昇,對於高危險群的媽媽們是一大福音。 附件 * 母血篩檢法 母血篩檢(15-20週) 報告(17-22週) 低危險群 高危險群-→抽羊水-→最後報告(21-24週) * 頸後透明帶測量法 檢查(10-14週) 當場有報告 低危險群 高危險群-→絨毛膜採樣(10-14週) -→最後報告(11-15週) -→羊膜穿刺(16週)-→最後報告(20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