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討論區 | 最新話題 | 搜尋 | XML | 登入 |
![]() |
Blueimp » 列出所有討論區 » 討論區: 幼兒教育 |
![]() |
|
此話題中所有文章數: 1 [ 話題狀態: 一般 ] | |
|
健兒門診~幼兒例行健康檢查企劃/媽咪寶貝雜誌文/台北市立中興醫院小兒加護病房主任 吳求森醫師 家長和醫師若發現生長曲線有異常時,應檢查有否器質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貧血、泌尿道感染、消化道發育不良、吸收不好、甲狀腺功能過低、或有其他先天性畸形,這些都要先找出原因對症治療,對一些異常狀況也需要藉著醫師的健康檢查,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例如腹部腫瘤、髖關節脫位、先天性心臟病、唐氏症等等都需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再給予矯治,達到效果。 健兒門診可以早期發現疾病 家長照顧嬰幼兒應該不可忘記健保手冊上面規定的健康檢查的時間,且在做檢查或打預防針時就應該將健保手冊裡面有關於家長欄部份填寫完成,若有問題時應記錄在健保手冊上需檢查的部份,醫師會按照健保手冊上規定的各年齡層的項目逐項檢查,若發現問題,醫師會告訴家長並請家長注意何時需要追蹤或只要轉科治療,這時家長務必注意看診及追蹤的時間。 例如過敏兒在前6個月必須喝母奶,或低過敏水解蛋白牛奶,吃副食品滿6個月後再吃,蛋白類製品也需滿9個月甚至1歲後再吃,這些都是生活上家長照顧的重點,所以健兒門診是非常重要的,絕對不可忽略。 寶寶健診時間表 全民健康保險在4歲之內有六次免健康檢查,健保局規定的1歲之內有4次,1~3歲有一次的健康檢查是免費的,3~4歲間也有一次是免費的健康檢查。每家醫院因經營方式不同,收費亦不同。 以本院(台北市立中興醫院)的方式是在寶寶2個月、4個月、6個月、9個月、18個月大時打預防針可以順便做健康檢查,這幾次都是免費,寶寶既可做健康檢查,又可打預防針。三歲到四歲間的健康檢查一般選在2歲3個月大時做檢查,順便打日本腦炎第三劑疫苗,這些都在健保給付範圍內。 可以做健康檢查的地點在一般的教學醫院小兒科,或開業醫師有小兒專科的診所,或衛生所附設健兒門診,有小兒專科醫師駐診的地方均可做健康檢查。 健康檢查的目的無非是要早點發現疾病或不正常的地方,以及早矯治,優點是透過小兒專科醫師的專業檢查,提供幼兒生長發育諮詢,使家長在寶寶成長過程中,有任何疑問皆可請教小兒專科醫師,得到最好的幫助。 健兒門診檢查項目 第一次健診:出生滿一個月的寶寶 ※ 身高、體重、頭圍、營養狀態及一般檢查 ※ 瞳孔、對聲音的反應、唇顎裂、心雜音、疝氣、隱睪、外生殖器、髖關節運動、有否黃疸、便便是否灰白或淺黃 ※ 問診:餵食狀況正常與否 第二次健診:寶寶出生2個月到3個月間 ※ 身體檢查:身長、體重、頭圍、營養狀態及一般檢查 ※ 瞳孔及固視能力、心雜音、肝脾有否腫大、髖關節運動〕 ※ 問診:餵食狀況正常與否 第三次健診:寶寶出生6個月到7個月間 ※身體檢查:身長、體重、頭圍、營養狀態及一般檢查 ※ 眼位瞳孔及固視能力、對聲音的反應、心雜音及口腔檢查 ※ 問診項目包括餵食方法、副食品添加 ※ 發展檢查包括翻身、伸手拿東西、對聲音敏銳度、蓋臉測試等 第四次健診:寶寶出生9個月到10個月間 ※ 身體檢查:身長、體重、頭圍、營養狀態及一般檢查 ※ 眼位瞳孔、疝氣、隱睪、外生殖器及口腔檢查 ※ 問診項目包括餵食方法、副食品添加。 一歲以上,未滿三歲的寶寶,建議1歲6個月時健診 ※ 身體檢查:身長、體重、頭圍、營養狀態及一般檢查 ※ 眼位瞳孔、對聲音的反應、肝脾有否腫大及口腔檢查 ※ 問診項目包括固體食物餵食狀況 ※ 發展檢查包括心智運動發展、獨自行走。 三歲以上,未滿四歲的寶寶,建議健診時間為3歲 ※ 身體檢查:身長、體重、頭圍、營養狀態及一般檢查 ※ 眼位瞳孔及裸眼視力、對聲音的反應、心雜音、疝氣、隱睪、外生殖器及口腔檢查。以上這些標準在寶寶健保手冊上都有規範。 (取材自媽咪寶貝雜誌) |
|||
|